网站公告:橡塑主营产品:橡胶止水带、橡胶止水条、双组份聚硫密封胶(膏)、单组份聚硫密封胶、单组份聚氨酯密封胶!采购热线:151-3082-8567     XML  网站地图

橡胶止水带厂家

网站首页 > 技术文档

聚氨酯密封胶-【良品****单组份聚氨酯密封膏】

2020-01-13 17:38:30 橡胶止水带厂家 阅读

橡胶止水带

橡胶止水带

橡胶止水带

聚氨酯密封胶-【良品****单组份聚氨酯密封膏】

聚氨酯密封胶用于汽车工业的密封胶*般应具有较高且长期耐久的粘接力,因而有时也称为胶粘剂及(或)结构胶粘剂。有人认为,这种具有粘接和密封双重功能的胶可称作“密封胶/胶粘剂”。聚氨酯密封胶具有较好的物性和耐久性能,对被粘材料适应性强,可具有适合汽车快速装配生产线的作业性和固化速度,在汽车工业发达的**已被广泛用于风挡玻璃的装配和密封,车身与其它部件的装配,防撞杆、前灯、后门等的密封兼粘接,使这些部件接头具有防锈、防水、防尘、抗震和增强作用。所使用的胶的类型.有单组分和双组分。有些部位如发动机盖、行李箱等处,所用的双组分胶其粘接功能远甚于密封,环氧树脂胶属于结构性胶粘剂。下面介绍在汽车制造占主导地位的聚氨酯密封胶————风挡玻璃装配用单组分湿固化聚氨酯密封胶。为了提高密封胶的粘接效果,*般在玻璃和窗框接触密封胶的*侧预先用底涂剂。土木建筑工业土木建筑用聚氨酯密封胶有单组分型和双组分型。AB胶由于使用时不必混合,因而操作方便;双组分型密封胶对物性、固化速度选择的自由度大,缺点是由于密封胶粘度大,需专门的混合设备且费工、费时,因为双组分必须混合均匀。在建筑用途场合,双组分聚氨酯密封胶用量比单组分的大。可使用聚氨酯密封胶的场合有:①大楼主结构中混凝土嵌板之间的水平及垂直接头的密封及缝隙的填充;②住宅门窗框四周与混凝土或砖墙之间缝隙的密封;③建筑物幕墙、厕所附属设备等处接头的密封;④屋顶缝隙的密封防漏,地板缝隙的嵌缝,地砖的铺设;⑤空调及通风系统中所有接头的密封;⑥供排水系统中各种材质管道插接口处的粘接密封;⑦供气系统中管道接头及泄漏处的密封;⑧地铁及地下隧道中混凝土嵌板对接头的密封;⑨复层玻璃用密封胶及隔热窗框用密封胶;⑩高速公路、桥梁、飞机场等伸缩性间隙的嵌缝和密封。聚氨酯密封胶与湿气固化形成较久性的弹性物质

  聚氨酯密封胶是*种高性能、固化后具有弹性、可填缝的单组份聚氨酯粘结剂,其与大气中的湿气反应固化形成*种较久性的弹性物质。聚氨酯密封胶广泛用于汽车、铁道客车、船舶侧窗玻璃与主体之间的粘接/密封;车身蒙皮、铝扣板的粘接;车体内外装饰件的粘接;车身焊缝密封;改装车的厢体密封;集装箱接缝的防水密封。

 

聚氨酯密封胶特点很多的,使用的价值度也是非常的高的了。符合了大众的应用的要求的了。

聚氨酯密封胶特点:1、聚氨酯密封胶后常温下粘度低、易灌注、气泡可自动排出,对各种线圈和导线浸润性优。2、常温固化过程中放热温度低,*高放热温度小于50℃,固化物韧性和抗开裂性优异。3、聚氨酯密封胶固化后表面光亮、平整,固化物防潮和绝缘性能优异。4、聚氨酯密封胶用于对灌注要求较高的小型电子器件、线圈和线路板的封装,如互感器、镇流器、饰品、工艺品等。5、高导热性能,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6、高绝缘强度,耐高压范围更广。7、粘度小,可以不用预热,常温固化。8、低内应力,有效保护贴片元件不受固化影响。9、低收缩率,有效应对高低温。10、流动性好,便于操作。11、**,没有气味,没有游离物。本次“聚氨酯密封胶抗老化技术”研讨会,重点围绕第*次会议所确定的抗老化试验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既有方案的基础上进*步升华完善,并确立了多个项目课题。实验方案在积累产品大气抗老化数据、分析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大气抗老化及人工老化原理、考察产品大气老化及人工抗老化性能变化趋势、确立建筑结构产品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等研究课题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为了更完整地探讨各种不同品质的密封膏产品在大气抗老化及人工抗老化两种不同情况下的耐老化性能,会议讨论决定新增部分聚硫密封膏试样,通过考察产品的耐老化性能及对污水处理厂危害的表征,分析其快速抗老化机理,为产品的使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充分有力的理论及应用上的试验数据支持;另*方面,建筑结构产品的应用中至关重要的粘结性问题,从大气抗老化及人工抗老化方面,考察建筑结构胶与聚硫密封膏之间的界面粘结情况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为解决粘结失效导致的幕墙安全隐患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及应用依据。项目组成员热烈讨论了抗老化评价项目指标,*致认为在考察分析外观、理化性能等常规性抗老化项目基础上,此外,本项目试验方案所新增的大量样品收集,样件包括污水处理厂的制作及投放,已根据方案进度计划开始启动,并将于2014年10月前全面完成。


标签:   聚氨酯单组份密封胶 单组份密封膏
Powered by MetInfo 5.3.19 ©2008-2023 www.MetInfo.cn